
绘画花卉元素有哪些种类 ,绘画花卉元素有哪些种类图片

春天花会开!怎样合理利用花朵,作为摄影中的画面元素?
春天花会开!怎样合理利用花朵,作为摄影中的画面元素?
【这4句摄影口诀,帮你在春天,拍好花朵】
春天已经来了,马上到“惊蛰”节气,万物复苏,很多花朵已经开了。怎么能拍好花朵呢?
摄影自学班,总结了4句拍花口诀,希望帮到大家:
仰拍花朵没毛病。白墙背景也还行。
虚化次体主体定。花朵太多找造型。
通过花朵例图,来解说下,这4句口诀的含义:
1、仰拍花朵没毛病。
这4条口诀,每一句都非常实用。简单到,记住了,拿过来就能用,用了就能拍出好看的花。先说一个最见效,最简单的技巧:
(1)仰拍花朵。就是把设备放低一点,把镜头冲上拍花朵。都可以怎么仰呢?
(2)可以只拍花的一部分;可以把设备放在花朵根部,从根部仰拍。
2、白墙背景也还行。
再说第二种,效果立竿见影,简单好用的拍花技巧:
(2)如果不想太单调,可以把花朵,放在花瓶里,花瓶放在桌子等平台上。
3、虚化次体主体定。
第三种简单好用的方法:
(1)设置大光圈,或者用长焦距镜头,拍摄花朵的虚化效果。
(2)如果想让背景虚化,那要让前景的花,远离背景;如果想让前景虚化,那要用花瓣或者枝叶,遮挡住部分镜头。
4、花朵太多找造型。
如果不是一朵花,是一束花、几朵花、一堆花,那该怎么拍呢:
(1)试着多角度观察,在某一角度,找到花朵的造型。
(2)有的造型是高低不同,有的是成一排直线,有的是成三角形,等等。有一定规律就可以,就比乱的好看。
希望通过我的解释,大家更明白这4句口诀的含义。复习一下,加深印象:
仰拍花朵没毛病。白墙背景也还行。
虚化次体主体定。花朵太多找造型。
干货满满,欢迎点赞!如果您觉得有帮助,请帮我转发哦!感下支持!
欢迎朋友们来关注我,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景色,拍成美丽照片。
快把您的作品,在评论中分享下吧。
春天花会开,鸟儿自由自在……
题主一定听过这首歌吧哈哈。要把花朵作为画面元素,有很多种方法,题主也没有限定是主题还是客体,那么我想有以下的方法。
1、花儿做主体
这是最简单直接的,目标明确,我就是要拍花,那么就可以想方设法突出花儿,把它拍美。那么大光圈特写就是最简单粗暴的了,如图:
上面这张是裁剪出来的,连花蕊都清晰可见。原图如下,也不错,纸条很有线条美:
2、占据中心
跟第一种类似,但是包含的元素更多些,比如带点人物出来,展现春天景象:
3、表现意境
好的意象可以成为意境,花儿也是,比如这张:
这是我在一个寺庙里拍的,红墙颇有佛性,再加上六祖惠能的话,是不是很有佛家意境?
4、相互映衬
花儿可以跟周围环境融合,相互映衬:
5、画面前景
花儿也可以作为画面前景,用来烘托主体:
这张主体是建筑,下方是一个花坛,拍摄时可贴近花坛,找准角度,让红花作为前景,色彩丰富。
6、衬托环境
用花儿表现唯美的环境,比如这道门:
出门就是花,你说美不美?
下面这张效果也类似,花下的报架栏:
7、用于构图
花枝也可以用来构图,给画面形成支撑:
8、营造意境
其实跟前面提到的有点像:
这张照片,围墙是复古的造型,桃花也很有古典美,相互形成了古典意境。
9、美化环境
很多普通的环境,因为有了花儿而变得不同,比如这张是在学校操场边拍的:
有花,有漂亮女生,我运动,我健康哈哈
10、点缀画面
不止绿叶,红花也可以作为点缀:
这样看来,蝴蝶多美
11、美化人物
鲜花当然要与美人相伴,很多人喜欢到花丛中拍照,花儿让美女更美
12、讲述故事
用花儿构筑起故事情节,比如有人在花中***,你拍下整个场景:
你站在楼下看风景,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……
13、劳动场景
花儿可以称托很多人物,除了美女,也可以是农人,因为花朵意味着孕育,而农人辛苦耕耘,也是为了孕育:
14、落英缤纷
除了盛放的花朵,掉落的花儿或者花瓣也很值得拍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……
怎么样,是否有了一点启发?这些手法和思路都可以尝试,祝你拍出美美照片!
欢迎私信沟通交流~
鲜花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,如果用鲜花作为一种前景或者后景的话,可能会对摄影的画面产生巨大的影响,一般来说我们如果要拍摄一个专访的画面的话,那么把鲜花作为前景模糊化处理,***取一个景深比较大的画面来拍摄效果就会比较好。而专门要拍摄人的***的话,用花作为背景,当然,看起来就非常漂亮啦。
改变花颜色的肥料?
一. 变***法把胡萝卜煮熟,放在水中沤制20~30天,充分腐熟后加水25~30倍,浇在花盆中,每月一次,连续浇5~6次,花就可以变成桔黄或桔红色。
二. 变紫色法要把花朵变为紫色,可以分为两种方法。
1. 日照法:把白色的菊花放在阳光下,每天日照8~10个小时,白色就可变成紫色、白中带紫或红紫色。
2. 土壤法:把白色的茶花、菊花、或粉红色的杜鹃,栽在中性土壤中,花色就会呈现紫色,而粉红的茶花瓣,也会呈现藕色或紫色。
三. 变蓝色法白色的杜鹃经常用茶叶水浇,可出现蓝色花瓣或蓝条变种。
四. 变红色法把植物花朵变成红色也分为三种方法,1. 酸肥法:在花前喷布400~500倍的磷酸二氢钾,可使粉红花变成红色。白花变成红白复色。
2. 酸液法:在花前喷布350~400倍的食醋液,能使花青素起变化,从而使花色变红。
3. 酸土法:粉色牡丹、杜鹃、和深桃红茶花,在PH值为4~4.2的强酸性土壤中,花色就会变成浅红、橙红或玫瑰红。
碳、氢、氧、氮是各类显色分子化合物的组分,若人为改变供给这四种元素的条件和数量,其合成的化合物成分也会随之改变,花的颜色也就随着发生变化。
就红色系花卉而言,若过度地供给氮,则红色会减退,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,也会使红色变淡。蓝色秋菊缺氮,其花色呈浅蓝甚至呈白色。磷、钾对冷色系花卉有深刻影响,能使冷色向更冷的光谱系发展。对花为绿色的秋菊“绿云”,***取根施或喷施1%磷酸二氢钾,其花色比原来更绿。蓝色系花卉,增施钾肥,可使蓝色更艳更蓝,且花不易褪色。对于红色暖色系花卉来说,若有钾元素存在,花色更红,且不易褪色。
花卉摄影有哪些元素可以作为点缀物?
花卉摄影有哪些元素可以作为点缀物?
拍花易,因为花太美,拍花不易,也是因为花太美。花卉的拍摄,恰当的陪体元素可以突出花的主体,增添别样的美感。那么,拍摄花卉有哪些元素可以作为点缀物呢?
▲紫色花海+童话小屋+梵高向日葵,交织成最令人向往的童话画面。
1、水
细雨初停时,花瓣上挂着水珠,色彩鲜艳明亮,能拍出雨天的氛围。当然如果没有雨,可以自带个小喷壶喷点水。
▲花上挂着水珠,色彩鲜艳明亮,能拍出雨天的氛围。
如果你有微距模式或者微距镜头,也可以拍摄水珠中的花朵,晶莹剔透,绚丽非凡。
▲一颗颗水珠中,映出花的世界,晶莹剔透,绚丽非凡。
也可以结合玻璃、保鲜膜、塑料袋、烟雾等当朦胧前景使用,再配合水珠制造朦胧美,晶莹的水滴将画面晕染成了一幅油画。
▲透过玻璃上面的水汽和水珠呈现出朦胧的美感,晶莹的雨点将画面晕染成了一幅油画。
此外,水面是可以利用的因素之一,除了以水面为背景,倒影也是可利用的元素,水面的起伏或者是波纹,又可以让倒影更富有变化。
▲以安静的水面作为暗调背景,更加突出荷花的色彩以及质感,同时水面的反光为画面增色。
▲水面波纹的点缀,让画面更灵动出彩。
2、昆虫、小鸟
花卉不仅吸引人,同样会招蜂引蝶,灵动的昆虫、小鸟,会让画面充满生机,和花儿形成很好的呼应。因此,如果碰到蜜蜂***蜜,蝴蝶飞舞,要小心地靠近,关闭手机的快门声音,多拍几张,然后挑选出最好的照片。
▲花卉是静的,蜜蜂给画面增加一点动的元素,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。
但要注意,此时的花朵是主体,最好不要使昆虫在画面中占据太显眼的位置,昆虫的色彩也不能过于艳丽,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、干扰主体的视觉效果。
▲花恋蝶
3、中国风元素
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中国特有的元素,如果拍花能把这些元素考虑进去,你就会拍出别人不一样的中国风照片。如瓦房、花窗、庭院、红墙……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元素,拍摄时一定不要忽略了。
▲窗外的林木和阁楼透过纱窗显得更加淡雅,更加诗意,窗前几支黄花则为整个画面平添几分明媚。
▲特色的中国建筑,结合垂落的线条,共同构成一幅很有意境的中国风画面,多了几分意味和情趣。
4、周边环境
远景或大场景中难以体现细节,要以色块安排为重,利用好大面积的紫色块再配合天空、建筑、树木、山体等表现大环境之美。
▲以花为前景,结合若隐若现的远山,表现大环境之美。
▲小桥流水与树浑然一体,绘就了一幅绝美的国风田园画。
▲两排整齐排列的樱花树,使用汇聚线构图,表现树木间的***效果,同时水面反光为画面增色。
有的时候,我们尝试一下新奇的角度,往往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,如极低角度拍摄、高角度俯视拍摄,甚至是航拍。
▲***用航拍,一簇簇粉红色的樱花宛若粉色的云朵般令人如痴如醉,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。
5、人、宠物
当然,最后肯定少不了人像的拍摄,以花为背景,唯美而梦幻。最根本的就是不要让花抢去女孩的光彩,同时又不要让花成为单纯的背景,结合环境营造浪漫、文艺的气氛。
▲少女与花是永恒的主题。
▲人在樱花树下,以花为背景,唯美而梦幻。
除了人之外,让宠物与花一起入镜能得到更生动的画面。
▲花与狗
当然,还有很多可利用的元素,如雨、雪、雾、星空、云彩等天气情况,增加别样的氛围感。
▲运用积雪来衬托梅花的芬芳,是个不错的表现手法。
▲薰衣草花海映着满天繁星,遥相呼应,美妙无比。
▲层层叠叠的紫色波浪在风中起伏着,伴着多彩的云彩,壮丽迷人、如梦如幻。
以上内容如有帮助,欢迎点赞,留言,转发!想了解更多摄影技巧,欢迎关注【墨染印画】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96167400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dzb888.com/post/3585.html发布于 06-25